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奉节县,长江碧波荡漾,两岸青山如黛。近日正值汛期,江面漂浮物增多,一艘艘清漂船在长江奉节段来回穿梭,工人们熟练地打捞垃圾,分拣出的木材被加工成燃料,剩余垃圾则送往发电厂焚烧发电。这套闭环、绿色的垃圾处置模式,让长江水更清、岸更净。
正值暑期,您对重庆的印象是40℃的高温,还是热辣滚烫的火锅?我们的记者在调研时,却一路感受着“清凉”。 从城区到库区、山间,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清凉业态,而这都离不开一个字:“水”。今天的《活力中国调研行》,我们就一起看看重庆这里“水”的新变化。
攻读医学硕士、博士,到诊所坐诊,在图书馆查资料,在实验室做研究,课余学习中文……四年来,李丽莎(Lee Lisa Cynthia)的中国求学之旅,一直忙碌且充实。
训练营首站,青年创客们走进铜梁家泽田园和侣俸镇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点,亲身感受现代农业与乡村发展的创新脉动。 在家泽田园,创客们深入了解了集精品水果种植、生态养殖、花卉苗木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,多样化的经营业态引发阵阵赞叹。侣俸镇“强镇带村”的发展思路和“1+N”强村公司运营机制,更是激发了大家的创新灵感。“这次走访让我们真正读懂了乡村市场的需求,对项目优化太有启发了!”青年创业者陈胤臻兴奋地说。
在山城重庆,防空洞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。抗日战争时期,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实施了长达6年零10个月的无差别轰炸,史称“重庆大轰炸”。修筑防空洞,成为当时最直接、最有效的避难方式。